当前位置 首页 动画片 《给桃子的信》

给桃子的信

类型:动画片日本2011

主演:美山加恋,优香,坂口芳贞,谷育子

导演:冲浦启之

飘雪云1

飘雪云2

剧情介绍

11岁的小学6年级女孩宫浦桃子(美山加恋配音)在父亲意外去世后,随母亲郁子(优香配音)从东京迁到了濑户内海的汐岛。忙碌的母亲无暇顾及桃子,令桃子在新环境中时常感到孤单无助。桃子一直保留着父亲只写下了“给桃子”这样开头的一封信,但是始终无法明白父亲想要通过信件传达给她的话。初到汐岛,桃子打开了阁楼里一个装着描绘妖怪画册的旧盒子,从此开始察觉到身边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汐岛上一定存在着什么东西”,怀抱着这样想法的桃子,在汐岛奇异而热闹的夏天里邂逅到的竟会是……?本片由日本知名动画公司ProductionI.G制作,是《人狼》导演沖浦啓之睽违多年的温馨治愈之作。©豆瓣

第一次尝试写这种类型的评论。

一部成功的治愈系动漫:

①故事的编排 应经得起推敲,不必有普世价值,但至少能与部分社会群体产生共鸣,让观众从电影故事自然联想到自己现实的生活经历,有同感就会有共鸣,有共鸣就容易激发“同理心”,那么故事本身也便具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 《给桃子的信》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11岁的六年级学生桃子意外丧父,携父亲未写完的信“至桃子”与母亲迁至汐岛居住。母亲为赚钱养家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女儿,孤独的桃子察觉到一系列不可思议之事,遂遇到了三只丑萌丑萌的妖怪。桃子因对父亲的愧疚和思念与母亲争执,母亲哮喘病发,桃子在妖怪的帮助下过桥寻医,故事推向高潮。最后母女和好,妖怪升天,父亲来信,合家幸福。 ——不难发现,“单亲家庭引发家庭矛盾”“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子女心灵需求”“对死去亲人的想念” 这些串联电影情节的关键故事要素,都具有直接现实性。 在现实基础上加之魔幻的天马行空。魔幻的想象同样有现实依据,如妖怪的形象来自类似中国《山海经》的日本民间传说画本《妖怪志》。

②场景的选取 虚构出架空世界,抑或采用现实世界的“地图”都无妨,但频繁运用一两个特定场景,使之带上某种人物情感,是普遍的手法。《千与千寻》里的桥(白龙叫千寻快跑)、《萤火之森》里的神寺、《龙猫》里“下雨夜晚偶然遇到萌物”在《给桃子的信》里都能找到类似的场景,小岛、孩子们跳水嬉戏的长桥、山上祭祀的神社牌坊、日式一户建老宅、轮船、住着好心老人的邻居街坊…这样的组合(不一定一模一样)治愈系动漫中大概率的出现,如《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狼的孩子雨和雪》、《萤火之森》… 这些场景代表了日式慢节奏生活、淳朴的民风,更容易孕育温暖人心的故事。 至少于我而言,我喜爱小岛,向往小岛生活,因此这类场景往往能在故事开始便抓住我的心。

③人物的设计 种类就更多了,但正如情节为塑造人物服务,人物的性格特质也要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服务。如何制造矛盾冲突?给人物预设“背景性格”是惯用手法。 如桃子由于父亲的死(父亲去世是影片外的内容,在正片中以回忆形式叙述,可以算作故事的大背景之一)以及父母结婚纪念日当天的事而对亡夫一直心存愧疚,可以想象她在与同龄孩子相处中也会心生自卑,这自然造就了她在影片开始那种沉闷、内向胆怯的性格,此时的女主是逆来顺受型的,对母亲的疏于陪伴虽不满但不说。而后,对父亲思念的强化、镜子破碎被母亲误会的冤屈、看到母亲与电瓶车大叔谈笑风生的隐忧,这些情绪积蓄到一起,桃子人格中原始的爱超越了对现实的妥协,加之年少的些许不懂事,酿成了与母亲的口角。一点也不突兀。最后女主决心独自一人跨桥寻医,则进一步完成了由依赖母亲到独立自主、反过来照顾母亲的成长。她放下了悔恨自责,放下了无端的孩子脾气,放下了痛苦的思念,留下对天上父亲、人间母亲满满的爱。主角若开头便完美无瑕,那可能出现在王道热血漫(一拳…),但其实即使再强大的主角也会存在弱点和缺陷(一拳:我秃了,我也变强了…)。“所有大佬都是从菜鸡演变过来的”。 主角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也就是成长的过程,如果细节处理的好,观众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一把心灵升华的快意,这不正是治愈番的目的嘛?

④细节的刻画 不要求那种细无巨细、填满画面的强迫症版本,但必要的细节绝对能为故事增色,使故事前呼后应,更具整体感。有些细节本身便起到线索的作用。我发现细节使的反应,通常是——“哇,这也太赞了吧!”?

《给桃子的信》中很赞的细节,如:

「水滴?」 从女主还在海轮上时,就有三滴水珠从天而降,做足了悬念。女主入住后,独自一人又多次碰见这三滴仿佛有生命的水珠。直到三小怪出场,我们才恍然大悟。最后水滴反重力升天,正代表三小怪完成任务升入天界。 仔细观察,会发现三颗水珠,一肥大、一瘦长、一微小,分别代表阿岩、阿川和阿豆。(名字取的也很贴切呢:岩石坚硬厚大,河川灵活湍窄,豆子娇小可爱) 除此之外,水滴是否还有别的寓意?比如眼泪?生命?

「跳水?♀️」 弹幕里许多人吐槽:“这些孩子除了跳水,就没有别的活动吗?” 其实这应该是导演的有意为之。一项固定的活动,更能直接反应人物的成长,或者情况的改变。(比如《穿越时空的少女》中的棒球接球游戏,从三个人互传,到一人缺席只剩两人)桃子原本害怕跳水,穿了泳衣来到河边,最后还是怯怯放弃;影片最后,桃子完成了信仰之跃,一来反映她性格的变化(更开朗外向、更大胆活泼了),二来也预示着她未来快乐的生活——她终于融入了孩子们的游戏,终于放下心结、适应了小岛生活,她终于也是岛的孩子了!

「伞?」「相册」「镜子」这几个物件,都充分说明母亲的形象——坚强、细心、忠贞。她对丈夫的爱始终不曾有一丝减少,但她极力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坚强乐观的一面。即使孩子弄坏了丈夫留下的珍贵镜子,也第一时间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想起两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强。”(当然此话并不完全正确)“当你能够做到将黑暗留给自己,而将光明留给他人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了。”(《银河补习班》)

「通行证」这是妖怪们进入天界的通行证。女主一开始通过它来要挟妖怪们听自己的话、帮自己的忙;最后将它弃置在地上,决心独身冒雨寻医。 通行证是女主生命中那些“依赖”的代表。相信扔掉它的那一刻,女主也明白了,人生中有些事情,真的只能靠自己。

还有很多,比如爸爸未写完的信、摩托车老幸、男孩的妹妹……多看几遍,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看的番不多。只是看完这部蛮有感触的,就手痒想写分析。文笔不佳,仅代表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2-2023 飘雪影院 www.tvbm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