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战争片 《血战湘江》

血战湘江

类型:战争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王霙,徐箭,董勇,孙维民,保剑锋,耿乐,张一山,王大治,侯天来,刘之冰,马晓伟..

导演:陈力

飘雪云2

飘雪云1

剧情介绍

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本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刚看完中国现代史,偶然看见这部影片,看完发现还是存在差距的,主要体现在双方武器装备上,红军毫不吝惜弹药的打法是最大漏洞,既然剧情向真实靠拢,没必要为表现炮火猛烈而表现,要是这方面完善一点就好了。至于超低分评论的剧情,个人认为这不是美国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其主旨是在突出整支红军,没必要作比较。

找了些资料对土地革命战争桂军和红军的比较。

画面有些重复出现

辛亥革命后,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推翻广州革命政府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被称为“新桂系”。

新桂系军队先是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首;民国十九年(1930年),黄绍弦投靠蒋介石以后,则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新桂系军队是从旧桂系军队脱胎出来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是旧桂系军队中的营连长。新桂系军队是国民党军队中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队伍,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中,不但没有被被消灭,而且能够几落几起,控制着几个省的地盘。最后于1949年底,同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一起覆灭。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自行设立工厂以谋自给。

自行建立的军工厂有:藤县翻弹厂,从香港购买外国过期或多余的子弹进行翻造;梧州制药厂,自制无烟火药和黄色炸药;梧州步枪手榴弹制造厂、广西机械厂(后改名柳州飞机修理厂)。广西机械厂,是以修理枪械、飞机为主,买英国零件装配飞机,并制造手榴弹和迫击炮弹。还有南宁兵工厂,制造轻重机枪、步枪、驳壳 枪和手榴弹;广西硫酸厂,附设硝酸厂;橡胶厂,制造防毒面具,胶轮和军用雨衣等。自行制造供应不足时,从香港向外国购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白崇禧每年向德国订购新式步枪1万支,已购进5万支,购进钢盔5万顶,自动步枪1000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统一于国民政府后,自行设立的军工厂全部移交给国民政府兵工署管理。此后,军械弹药都由兵工署供应。但向兵工署请领时往往七折八扣,所得甚少,而且多是旧杂式武器,官兵怨气甚多。

湘江战役中桂军是否有战车持保留意见

湘江战役是场惨烈的战役,8万红军战后还剩下3万5。湘江战役中阻击国民党军的主要是两支英雄部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他们的对手分别是湘军和桂军。

桂军部队较少,正规军只有2个军5个师16个团总共约3万人,红军有8万人,桂军不愿与红军硬拼。白崇禧在湘江战役中对红军执行的是“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尽快送走”的方针。桂军并未都开到前线,达到前线的只有11个团,大约2万多人,分别在新圩和光华铺东西两个战场堵截红军。

桂军先让路,灌兴的桂军主力于21日南撤,27日返回,让了5-6天的时间。本以为红军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但红军实在太不知趣,走的太慢,桂军以为红军真想赖在广西不走了,惹火了桂军。

按照“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方针,在尾部(东部)新圩战场,桂军于28日率先打响。新圩离红军在湘江的主要渡河地点--界首渡口约70公里,桂军在新圩战场投入的兵力较多, 大约7个团,其中15军44师的三个团(131、132团和130团)和15军45师一个团(134团)等4个团用于对红军作战,7军24师的3个团主要用于对中央军警戒,未直接投入对三军团作战,它只是在三军团撤退后尾击红军。桂7军24师为了不让中央军入桂,甚至与跟的太紧的中央军打了一仗,中央军不仅未恼反而笑着说对不起,然后再也不前进了。因此,湘江战役中央军没怎么打,坐看红军与桂军和湘军血拼。真正与红三军团作战的兵力是桂军的8、9个团,约1万5千人左右。

湘江战役,三军团9个团阻击桂军8-9个团,兵力对比1比1,但阵地失守, 自身损失惨重,其中三军团红6师18团被全歼。由于三军团的阵地被突破,桂系部队尾击红军导致红军大量部队被歼、被击溃,湘江战役红军的损失,有2/3以上是桂军造成的。其中五军团34师被桂系全歼,1万多人的8军团被桂系击溃,过江后只剩下不足二千人。桂军只伤亡了2000人。红3军团本来3个师9个团的兵力到扎西整编时再补入红9军团部分兵力后也只能编为4个团,因此推测损失了至少八九千人。红一军团6个团阻击湘军20个团,兵力对比1比3,湘军拼命攻击伤亡了约七八千也始终未能对过湘江的红军造成威胁,到扎西整编时,红一军团把少共国际师的2000余人补充进红一和红二师后,仍然可以维持2个师6个团的编制,这说明红一军团在湘江战役中的损失并不很大,大约在二千人左右。

从湘江战役的过程看,红军的损失主要是桂军突破红三军团的阵地后造成的。第一次损失发生在11月30日,桂军突破红三军团在新圩的阵地,在石塘一带半路截击了红五、红八、红九军团等部队,并使留在新圩的红18团和红34师被全歼。第二次损失是在12月1日午后,桂军占领了界首渡口后北上凤凰嘴渡口,在那里再次对正在渡河的红五、红八、红九军团和少共国际师进行了截击。湘军和中央军对中央红军都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

节选自 湘江战役红军为何损失惨重

阵地一隅远处的马克沁重机枪

影片中的红军都是中正步枪加捷克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可以说装备精良火力强劲,固然这样在场面上是好看了不少,但却造成了对红军武器很大的认识误区。其实当时红军的装备怎么可能如此豪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全军86859人装备步马枪29153支、短枪3141支、重机枪357挺、轻机枪294挺、自动枪28支、冲锋枪271支、迫击炮38门。就算扣除军委纵队的机关人员,红一、三、五、八、九军团的作战部队72313人,也只不过装备步马枪25317支、短枪2804支、重机枪303挺、轻机枪285挺、自动枪28支、冲锋枪249支、迫击炮22门,配备武器的不过3万人,还不到作战部队总兵力的一半,所以红军还装备了6000支梭镖,这样的装备水准和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每个营配有6挺重机枪的中央军相比,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一些杂牌部队如东北军、晋军的装备水平也都不比中央军差,有些如滇军的精锐部队孙渡纵队每连配备轻机枪12挺,甚至还超过了中央军。总体而言,红军的装备水平只不过比一些穷酸的杂牌部队如川军、黔军稍微好一些而已。

红军武器来源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当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宁都起义等起义时起义部队所装备的武器,而这部分武器到了长征时因为使用多年,损耗严重,数量也所剩不多。第二也就是最主要的来源,那就是缴获,比如1931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就缴枪2万支,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缴枪14800余支,1932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皖西反“围剿”战斗中缴枪12000支……因此《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6月进入陕北根据地时,他对红军武器的描述是“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

红军在苏区也设立过兵工厂,但这些兵工厂条件有限,也就是简单手工作坊的技术水平,主要只能进行枪弹复装、土造手榴弹和枪械修理,即使能够制造枪支也是数量少水平低,根本无法成为红军武器装备的来源渠道。

节选自 你想不到,长征时红军的武器装备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 HD中字

    不列颠之战

  • HD中字

    谍战马德拉斯

  • 已完结

    河流如血

  • HD

    万湖会议

  • 1080P蓝光

    归路迢迢

  • 正片

    凯恩舰哗变

  • 正片

    浴血突围194..

Copyright © 2022-2023 飘雪影院 www.tvbmm.com